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良知 责任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1-05-24 
一个病人胸前长了个“皮脂腺”,近日感染了便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开出了一百多元的三天抗生素,服后未见红肿消退。又来到医院,她换了一个医生,此时她卡里只有二十多元要去充,医生忙说够了也开出二十多元的三天抗生素。同是一种疾病,这个与我半熟的病人颇有微词:不敢到医院看病了,不知会碰到什么样的医生?
  医院是一个应该把“良知”,“责任”放射到无限大的空间的场所,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因此也会被社会放射到无限大,触动人们的神经是那么的敏感,常让人发出感慨!说起良知和责任,我常常想起一个最深植人心的事例。奥地利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他三十岁已是哲学,神学博士,同时还是研究巴赫的权威音乐家。有一次,他看到非洲人民生活艰苦,缺医少药,就决定从医。史怀泽从三十岁开始攻读医学博士,八年后来到非洲办起诊所,之后一辈子在那里看病。他曾说:“在三十岁一前,我要做自己的事,从三十岁开始,我就要为他人做事。”他将行医完全看做精神事业,是纯粹的医者。
  我和我科朱捷主任闲暇时常常聊及理想,道德,良知,责任。她是个“性情中人”,在我眼里“性情中人”是具有光明磊落大智慧的人。她常常感慨说:“其实医生是个很好的职业,尽管辛苦,却可以用自己所学服务于人,很有成就感,而且可以不时地接受挑战,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是现在的医疗环境让医生被许多事物性的事情所累,分身乏术,无形中消耗了医生的精力。”别看她一付娇小的身躯却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工作中事无巨细,小到看病历逐字逐句掂量,大到科室的前景规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付诸实施,无不耗尽她的心血。她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满怀一付悲天怜人的敬畏之心诊治病人,无论贫穷,富贵她都一视同仁。她说得最发人深思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受道德,制度的约束,就必须要有信仰,信仰可以制约人们许多不良行为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简单和美好”。她虽然没有史怀泽惊天动地的感人之举,却也实践了一个医生的诺言,是一个纯粹的医者。
  我们市一有许多这样的医者,虽为巾帼却不让须眉。如妇产科的王翠兰主任,前一天晚上通宵手术,次日小睡一下又来到门诊坐诊,面对黑压压的一大片病人,尽管面带倦容仍精神抖擞地看完病人。在手术接台中也是这样,一台手术几个小时下来已是筋疲力尽,稍躺床休息一下又打起精神投入到下一台手术当中。如果不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又如何能逾越生理的极限呢?还有赖小峥主任,顾玛丽主任,姜闽英主任,王志兰主任等等,她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独当一面,各领风骚,是我们市一人学习的榜样。(蔡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