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千里援疆 情系大漠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1-05-24 
千里援疆 情系大漠
——记第四批援疆干部杨世明
  杨世明,男,我院医务科副科长,骨一科副主任。于2010年3月到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任副院长一职。在新疆工作期间成绩显著。6月11日获昌吉州党委表彰“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称号;8月份获昌吉州人民政府表彰的“昌吉州荣誉市民”;12月份获昌吉州党委表彰“福建省第四批优秀援疆干部”;12月获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颁发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
  300多个日夜,他勤勉尽责、廉洁履职;始终坚持把困难作为磨练、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机遇,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努力克服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困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援疆的神圣使命。
忠实履职 迅速适应新的岗位
  初到吉木萨尔,千里戈壁、大漠胡杨,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豪迈、什么叫粗狂,让他胸中激情回荡,为这次援疆平添了些许信心。到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后,他看到风格迥异的风情民俗,看到两地医院发展差异,他心里开始沉寂、开始思考,他不停地提醒自己,要干好援疆工作光靠激情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思路和方法。他首先深入了解医院情况,查找医院的薄弱环节,系统地了解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加强科室的管理,认真查找科室发展的薄弱环节,并逐步进行规范和完善,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主抓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积极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诊疗常规,规范术前方案的制定工作,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将术中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尽量想到,并做好各类应急准备,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是、认真开展术后风险评估、讨论会议,降低科室医疗风险。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对术后风险评估、讨论工作的重视度,通过经验分析与讨论,使手术方案进一步优化,并为医护人员传授一些实践经验,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得以提高,由此在降低医疗风险的同时,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科内带教与教学工作。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看片子、现场看病教学等方式,提高科内医护人员疾病的诊断水平;并通过制作电教课件,介绍一些特殊的疑难病症,使医护人员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在遇到类似特殊病人时,能够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疾病。
  四是、积极参与疑难病的治疗工作。针对疑难病例,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研究,并提出不同的诊断方案,供大家分析研究。之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的诊疗常规,确定出一套在医疗治疗安全上保障率高,经济负担较轻的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实施。注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保证病人健康与安全。
搭建友谊桥梁 造福吉木萨尔人民
  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葛尔盆地东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东同奇台县为邻,西与阜康市接壤,北越卡拉麦里岭与富蕴县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乌市为界。县城西距乌鲁木齐市160公里,距昌吉州206公里,全县总人口13.2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
  因医院医疗条件限制,没有ICU病房。医院一有危重病人只能往1、2百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医院或昌吉州医院送,因为路途遥远往往贻误了最佳救治机会。杨世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就与南平市第一医院联系,在张永平院长的亲自关心下,在相关科研成果室的支持下,南平市第一医院捐赠2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建成,标志着县医院在医疗救治能力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水平,大大降低了危重病人转院的风险与不便,同时减轻了急危重症患者前往上级医院救治的费用负担,为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发展开了先河。

不畏艰辛 只为做好
  从东南部城市到西部大漠,太多的不适应考验着他。风沙、浮尘、干燥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特别是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一次次挑战着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但他却把这股思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把他转化为工作的力量,转化为为新疆人民的服务热情。当地地广人稀,牧民的住地分散,道路崎岖,很多牧民就医不便,有时就耽误了病情,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很是痛心,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步行10多公里到牧民区为牧民义诊。有一次,一位16岁的回族少年因小腿胫腓骨双骨折且移位畸形,已经在床上躺了5天。因无法骑马而无法去医院,当他得知情况后,立即找人用担架抬着少年步行3公里后转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入院后为其作详细检查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经过手术固定后少年恢复得很好,少年的家人连声说:“杨院长亚克斯,亚克斯!(意为‘好’)!”就这样,他经常利用周末穿梭在牧民区,回来时瘦了整整20斤。
呕心沥血 用心做好传帮带
  由于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卫生人才较缺,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逐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机制。为此他致力于为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骨科寻求一套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机制。
  一.通过他仔细观察与总结,为骨科制定了一个读片制度。读片制度内容包括:每周定期组织两次读片,要求全科医生参加;所读片子主要有关的诊疗常规,确定出一套在医疗治疗安全上保障率高,经济负担较轻的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实施。注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保证病人健康与安全。在读片过程中,要求医生在认真读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诊断及可能制定的手术治疗方案,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取长补短,在更好为患者服务的同时,达到一个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读片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增加医生的临床经验,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于科室规范化管理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积极开展并带领当地医生完成各种骨科手术。(1)带领当地医生首次开展了“胸12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及经椎弓根内固定”,该手术的开展填补了该院独立开展胸腰段骨折的空白。该项手术是骨科三甲技术病种,之前这类的手术需要请乌鲁木齐的专家会诊手术。该项手术的开展为病人的治疗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费用。(2)改变了该院骨科髓内钉固定术的理念。开展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及髓内针固定术。既往该院是切开骨折端复位骨折端,再行髓内固定。理念的转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三、指导该院骨科医生锁定钢板在手术中的运用理念及具体的操作,并书写《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粉粹性骨折中的应用30例分析》在中国误诊学杂志发表。
革新医疗技术 推进健康事业
  经过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发现“脑外伤合并骨折的患者骨痂形成明显、骨折愈合加速,并在未见骨折的某些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如果能明确脑外伤和骨折愈合加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造福于大量骨折不愈合患者,为国家节省巨大社会资源及资金”。为科学的证实这一点,他在来到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援疆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课题的科学研究过程中。
  为带动医院科研工作的进步,他邀请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骨科、外科、病理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小组,共同参与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中。科研项目名称为:脑外伤合并骨折时TGF-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科研项目的成功开展,可明确脑外伤合并骨折愈合能力增强内在机制,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及新的思路,并可指导相关生物制剂的制造,为骨折不愈合提供新型的药物,减少骨折不愈合率,提高临床治疗骨折水平,最大程度减少骨折的致残率,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及减少患者的生活经济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爱洒西北,情系吉木萨尔。援疆300多个日子里,吉木萨尔的大地上布满了他的脚印,留下了他坚毅的身影,吉木萨尔的人民的热情让他难以忘怀,虽然离开了吉木萨尔,留下的却是他对祖国西北边疆小城那份深深的爱!         (骨一科 张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