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每一秒
——记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这里的患者多半病情紧急,且病情复杂,急诊科医护需要对急症反应迅速,抢救及时。面对复杂环境,他们更需要有强大的脑力和体力。在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用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救死扶伤,守护生命。
院前急救,风雨无阻
“您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都时刻听从120指挥中心的派遣,无论风雨,无论远近,急诊科医护人员总会第一时间来到患者的身边,运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积极救治每一位病人。
2021年2月6日10:14,急诊科接到120调度的电话,前往延平区茫荡镇仲溪村方向进行救援,有一名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从高处坠伤,情况紧急。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出发,迅速前往事发地点,快到现场时救护车无法前行,急救人员带上急救药品、敷料箱及固定肢具、担架,顺着看不见尽头的阶梯徒步前往事故现场。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救援地点,只见一名男性患者躺在凹凸不平的地上,左下肢开放性骨折伴流血,急救人员立即给予包扎止血,体格检查,测量生命征。伤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可如何搬运下山是个难题,面对如此险峻的地形,许德诚医生就地取材,用树干穿过担架固定患者,大家小心翼翼抬起伤者艰难前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抵医院,得到进一步救治。
作为院前急救,随机性强,一有呼救立即出动,需要全面掌握急救操作技术。面对任何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且复杂等情况,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此外还要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在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全年365天, 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急诊服务,年出诊超过5千人次,年均接诊病人超过9万人次, 年抢救人次逾6000余人次。
多方联动,守护“第一道岗”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处于救死扶伤的最前沿,站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多个中心创建的“第一道岗”。
去年10月,群众报警称有人从八楼坠落。“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的出诊团队立即赶往急救现场,用硬质担架板妥善搬运患者,同时给予开放静脉通路、支具固定、颈托固定等急救措施。患者被送入抢救室,予吸氧、心电监护、三角巾固定……普外科、骨科、ICU专家迅速到位协助抢救。经过创伤中心完善科学的流程,多学科的联合救治,该患者顺利治愈出院。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创伤发生后1小时内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将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创伤发生后第1小时又被称为“黄金1小时”。急诊医护人员尽一切力量赢得创伤急救的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更多患者争取到“黄金时间”。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诊病人特点是病情危、急、重,病情复杂,突发事件多。因此,作为急诊科医护人员,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急救技术。
今年5月的一天,一名小学生在课间操突然倒地,不省人事。120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急救,医护人员途中一刻不停地做心肺复苏,汗水浸湿了衣服,也浑然不觉。送入抢救室,患儿生命体征仍没有恢复,谁都不愿放弃这个年轻的小生命,大家不停地进行心肺复苏,轮番上阵按压,最终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幼小的生命。
“救命黄金时刻”体现出救护争分夺秒,决定生死的重要性。把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培养“第一目击者”至关重要。南平市第一医院急救科多次在高速公路、社区、广场、学校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积极向广大市民普及医学急救知识、技能,让大家在遇有突发事件时能用所学急救技能,不失时机在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技术过硬,优质服务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是一支应变能力极强的优秀团队,在平时完成日常抢救工作的基础上,时刻备战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有着较强的处置能力和急救水平,急诊护理团队在省市级的各类技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全科现有医生21人、护理人员37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院前急救医生5人。
为提高全科的整体医疗救治能力,急诊科先后选送多名医护人员赴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建立起高效的预检分诊流程、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方法,能快速、准确、有序地承担大批量病员的抢救工作,并成功开展各类创伤、中毒、意外事故的治疗。为群体伤和多发伤、心脏血管急症和急性脏器功能衰竭者建立了“快速绿色通道”,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
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团队始终以“安全快捷,病人满意”为目标,每一次争分夺秒奔赴现场,每一秒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在死亡与疾病面前,他们用速度延长病人生命的长度,用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护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 上一篇: 父亲节 父亲说 〉我只想做孩子眼中的抗疫英雄
- 下一篇: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