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第四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
各科室:
“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我院在南平市委、市政府和市卫计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投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潮,转变医院发展思路,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医疗服务,有效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在过去的五年中,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成绩琳琅满目、硕果累累。现根据福建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医院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服务效益突显
2015年门诊病人958716人次,同比2010年增加292395人次,增长43.88%。出院病人52468人次,同比2010年增加23264人次,增长79.66%。年手术台数29706台例,同比2010年增加14064台次,增长89.91%。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例31.17%,同比2010年降低9.95%。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9.14日,同比2010年降低2.71天。每门诊人次均费用172.06元,出院病人平均医疗费用9565.91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效益呈良好发展势头。
二、服务质量提高
近年来,医院始终以医院评审评价为核心,以夯实医疗质量基础为重点,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为抓手,以围手术期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医院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人本文化,五年内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评价。
(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截止2015年末,共筛选出26个临床科室25个专业的104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入径病例总数15214例,纳入入径管理9650例,入组率63.43%;完成8858例,完成率91.79%;变异792例,变异率8.21%;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占全院出院病例总数的20.68%,纳入入径管理病例平均住院日8.54天,平均住院费用8850.69元,均低于全院同期水平。
(二)提升急诊服务能力,提高救治效率。
建立急诊科接诊应急体系,配置急救车辆7部,搬迁急诊科值班室,有效缩短救治病人等候时间。强化急诊科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定期开展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和业务考核,定期组织大型急诊抢救应急演练,建立急诊病房、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设置急诊病房床位39张。2015年,全院接收急诊患者89266人次,同比2010年增加40995人次,增长84.93%。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8.59%,同比2010年提升 9.86%。
(三)开展多学科联合门诊,完善分级诊疗。
设立多专家联合诊疗区,规范多学科门诊管理、申请和诊疗流程,充分发挥医院学科广、专业强的优势,为多系统、多脏器和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院领导分点包干与职能科长挂点相结合,为县级医院患者搭建转诊绿色通道。
(四)强化手术分级,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成立医院手术分级
(五)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妥善处理医患矛盾。
按照“工作在前、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把预防医疗纠纷发生作为治本之策,建立预防处置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明确了机构内部沟通调解、纠纷应急处置联动、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的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路线图”,把复杂的医患纠纷纳入规范运作、常态运作、有序运作、依法运作的良性轨道。近五年共接受医疗投诉185例,进入司法程序22例,通过自行协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患调处中心调解等各种途径妥善解决163例,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服务能力增强
1、2015年末临床专业学科达到40个(含麻醉科、ICU),同比2010年新增科室16个。
2、重症医学科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独立成二个区域,病床设置达16张。手术室独立区域,现有手术间10间;建立麻醉复苏室,有床位4张。重症监护人才专项培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
3、成立福建省儿童医疗救治中心南平分中心。康复中医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对象,医院先后被卫生部定为脑卒中筛查基地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项目协作单位,肿瘤内科建成“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获得福建省产前诊断机构资格。
4、加强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和产科五个市级重点专科的水平提升和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着力发展腔镜技术,无痛诊疗技术,扩大三、四级手术比例,2015年开展腔镜手术39834例,无痛手术5533例,三、四级手术9590例,同比2010年分别增长312.52%,442.45%,88.56%。
四、科教水平提升
1、近五年来承担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厅市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64项。获得南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专利2项。6篇论文获得南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篇论文获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8项。设立“院级青年科研基金”,获得资助的院级科研课题有16项,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经费达500万元。
2、召开科技工作大会,改选院科协成员,对医院的科技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表彰近年来科技成果17项,发表SCI论文奖2篇,其它优秀论文奖8篇,学术著作2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24项,评定年度“技术标兵”10人,共奖励金额21.41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医务人员的创新热情。
3、16个学科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院基地,在原有7个省级住院规培基地的基础上,新增9个培训基地。
五、人才队伍优化
根据科室发展需要,五年选送121名业务骨干通过国内外访问学者、外出进修深造等途径发展与培养专家型医务人员。同时积极引进高学历、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2名。2015年末,医院编制床位1300张,开放床位1521张。全院共有员工16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79人,同比2010年增加472人,增长43%。专业技术队伍中,正高67人占4.2%,副高154人占9.8%,中级384人占24.3%,分别比2010年末均有所增长。
六、服务模式创新
1、设立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简化患者入出院、检查预约、陪检等流程,实现无缝对接。2014年引进满意度评价系统软件,开展电话回访工作,2015年电话回访总人数24863人次,收集建议意见1660条,总满意率96.38%。
2、推行预约诊疗和无假日医院。患者可通过拨打电话预约、自助机等多种方式进行就诊和检查预约。2012年3月全面推行无假日医院,各专家、专科门诊、医技检查科室照常上班且医疗收费不变。
3、深化优质护理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推出责任护士电话回访、住院患者满意度交班、开设护理造口门诊和PICC门诊等延伸服务。引进移动护理系统,实现各种护理记录、不良事件上报无纸化,减少护理差错,提高工作效率。2012年我院泌尿外科病房获福建省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称号。2015年在全省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评选中我院满意度达98.3%,在全省41家三级医院中排名第一。
4、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院内、院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年完成志愿服务900人次,5000小时以上。
七、服务条件改善
(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自2011年以来,医院共投入2995万元,用于改善医疗环境,改建业务用房项目106个,新增科室16个,为患者就医和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014年新建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设项目列入南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向国家发改委争取项目资金8400万元,预算总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41995平方米,规划病床600张,目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拟于2016年7月完成封顶。
(二)医疗设备不断更新
五年来我院购置3.0T核磁共振、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双源炫速CT、平板DSA、西门子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用设备。全院现有专业设备原值3.5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2.0亿元,增长133%。全院单件10万元以上专业设备有393台(件),总价值原值3.0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199台(件),增加1.91亿元,增长145%。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十二五期间,全院各临床科室实现电子病历、移动护理文书系统的广泛运用,临床路径、临床用血、合理用药、感控、消毒追溯等均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新增心电、内镜、病理等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并与居民健康区域医疗系统对接,实现病人医疗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同时将信息系统应用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八、医院改革统筹推进
1、坚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14年底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价销售,对诊查、护理、治疗及手术等2353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价格进行调整。2015年全年药品、耗材零差率后共减少收入3904.29万元,增加诊查、床位、护理、治疗、手术等收入3495.42万元,净减少收入408.87万元。2015年医院需承担药品、耗材差价88.87万元,平移比例88.34%。
2、积极投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整合市级医疗资源,以我院为龙头,联合南平市第二医院、妇幼保健院、闽北卫校、专科医院(南平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市本级医疗单位组建南平武夷总医院,在充分考虑武夷新区医疗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多次派出管理团队指导成员医院,并免费接收成员医院人员进修学习,调派1名双职副主
3、2014年7月,医院正式托管政和县医院。托管一年半来,政和分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扶持、质量监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仅2015年全年门诊病人36.39万人次,同比增长8.08%;出院病人16126人次,同比增长11.93%;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6.42日,同比减少0.6日;手术例数3718例,同比增长17.36%;药品收入比重同比下降7.69%;职工福利待遇同期相比增长20.92%;外转病人数明显减少,80%的政和病人留在了当地医院。同时,为了提高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抢救能力,新建了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产科重症监护室等,确保医疗安全。开展了普外腔镜手术、妇科腔镜手术、骨科新技术、普外新技术以及结肠癌根治术等2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该院的空白。
九、履行公益职责
1、五年来累计派出各类医疗队、专家组、应急小分队32支575人次参与各类突发事件、传染病的应急救治和处理。在临床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选派4人援疆、1人参加博茨瓦纳医疗队。成为全国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福建省流感监测参评中心、福建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连续四年获得福建省流感监测先进单位。2012年获福建省第二届红十字会(突发灾害)应急救护技能比赛一等奖及南平市红十字人道荣誉奖。
2、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民办实事项目,五年来共派出医务人员76 名分别到光泽、浦城、政和、建瓯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捐赠价值22万元的呼吸机1台给徐墩卫生院;捐赠650万元的0.2T核磁共振给松溪县医院;捐赠76万元乳腺钼靶机给南平市第二医院,大力扶帮扶的农村卫生院建设,帮扶工作获得国家、省、市卫计委好评。
十、职工福利提高
2015年医院员工人均月收入(包括医院支出部份)9343.93元,比2010年月人均收入增加5307.83元,增长131.51%。五年来慰问因病住院职工、家属发放慰问金92250.5元,每年组织45周岁以上在职和退休职工,每二年组织45周岁以下在职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购买团体医疗住院保险、意外险等费用累计180.56万元。
十一、服务文化形成
(一)医院文化建设
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医疗质量文化月、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比赛、服务标兵、技术标兵评选、“爱在市一•情系百姓”主题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系列活动,确定“德厚术精 润泽闽北”的院训,通过这些载体激发全院职工把个人梦想汇聚成医院梦、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医市一的工作热情。
(二)医德医风建设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重点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2015年出院患者满意度96.38%,住院患者满意度98.05%,2015年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问卷调查我院排名第30位(共111所)。
“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及各项具体工作目标
2015-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总体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以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契机,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提升医院竞争力,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医疗龙头,向现代化医院快速迈进。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公益属性,以德厚术精,润泽闽北为办院宗旨。按照福建省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实施方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从注重以规模发展向以内涵建设发展为转变,重视内部医疗资源的有效调配、内延外联,注重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稳中求进,适应医疗发展新常态,全面实行医院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模式。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医院紧紧围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福建省“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总体要求,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基础建设、运行效率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引进和培养一支省内知名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力争重点学科建设与特色专科进一步加强,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在精神文明、行风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提升,为实现绿色南平、美丽南平、健康南平提供坚实的健康服务保障。
“十三五”期间医院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
指标性质 |
一、医院规模 1.編制床位 2.人员编制 |
张 人 |
1300 1680 |
1500 2100 |
|
二、服务效率 1.年门诊工作量 2.年出院病人 3.年手术台数 4.病床使用率 5.出院病人年均住院日 |
人次 人次 台例 % 天 |
958716 52468 29706 86.78% 9.14 |
1179000 65000 35000 95-100% ≦9 |
|
三、 1.国家级重点学科 2.省级重点学科 3.市级重点学科 |
个 个 个 |
0 0 5 |
1 1-2 6-7 |
|
四、科研教学 1.国家级科研课题 2.省级科研课题 3.厅、市级科研课题 4.省级科研进步奖 5.地(市)级科研进步奖 6.发表SCI论文 7.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 |
项 项 项 项 项 篇 个 |
0 1 64 0 11 2 16 |
1 1-3 70以上 1-2 12-15 5 20个左右 |
|
五、人才队伍 1.卫技人员总数 2.高级职称 3.中级职称 4.博士学历 5.硕士学历 |
人 人 人 人 人 |
1579 221 384 2 82 |
1890 378 756 10 130 |
|
六、收入结构 1.药占比 2.百元医疗收入耗材 |
% % |
31.17% 31.65% |
≦25% ≦15% |
|
七、服务能力 1.年手术及操作人员占出院人次例 2.年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次比例 3.三、四级手术占手术总量 4.微创手术占外科手术比例 |
% % % % |
30.22% 58.39% 46.6% 24.72% |
≧35% ≧65% ≧50% ≧30% |
|
三、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强化内涵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1、确立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注重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面推行院长负责制,落实院、科二级管理体制,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以开展等级医院评审、医院评价、精细化管理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运营绩效,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医院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第一”的中心地位,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功能。
2、在全院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完善以科主任负责制为主的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科主任约谈制度。进一步细化医疗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教育和执行,用制度来保证医疗质量。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强化医院、科室、个人三级质控网络建设,开展各种质量评价,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络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中流砥柱作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3、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切实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探索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信息化为支撑,在路径执行中更加注重诊疗指南和临床规范的嵌入,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计划到2020年在目前104个病种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个左右的路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争取达到全院出院病人的50%。
4、强化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手术资质和权限,推动手术医师资质和能力的授予和再评价工作,将手术权限和资质落实到个人,完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能力相一致,切实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5、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构建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探索医患共同保障安全的诊疗新模式。深入运用PDCA循环、根因分析法、鱼骨头分析法等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监督检查有记录、检查结果有反馈、整改措施有落实,努力构建医院质量文化和安全文化。
6、实施对口帮扶医联体。实行优质资源下沉,对口帮扶县(市、区)级公立医院,加强托管医院在管理制度、学科建设、新技术新项目、技术水平和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救治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外,逐步拓展业务平台,与延平区、建瓯、光泽等地商谈医疗协作事宜,努力发挥医院的枢纽作用和在本地区的龙头辐射作用。
7、不断提升诊断技术和水平,建立以医院为枢纽的上联省级医院,下联县(市、区)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构建区域性的医学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
8、到“十三五”期末将挂靠医院的4个研究所即:闽北创伤骨科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眼耳鼻喉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和11个质量控制中心即:病案质控中心、麻醉质控中心、放射影像质控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控中心、病理质控中心、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超声质控中心、血液透析质控中心、药学质控中心、急诊质控中心、护理质控中心进行有效运转。
(二)推进专科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
重点学科。借鉴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统筹协调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制订专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引进和开发国内、省内的先进技术,落实项目开发责任制,制定激励措施,组织项目攻关,为新技术项目上马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以组建诊疗中心的形式,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缩短新技术开发周期。大力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工作,在人才、设备、床位上全力给予支持,加大奖励力度,使更多的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在巩固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对象(康复科)和 5个市级重点专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产科)的基础上再遴选3-5个创新能力强、团队精神好,具有较好基础与发展潜力的学科重点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7个市级重点专科、7-8个院级重点专科并建成5个具有专业优势的特色专科。
一般学科。筹建血管外科,整合细分普通外科专业和心血管内科专业,着力发展儿童重症医学科,继续加强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建设,对部分临床科室进行重组,通过整合资源,放大个体优势,实现做大、做强、做精的学科目标,逐步形成医院品牌效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新建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成使用,重症医学科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独立区域,病床设置达29张。原ICU合并整改为手术室,扩大手术功能分区,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
(三)加强科研教学工作,提高科教创新能力。
独立开展三级甲等医院必备诊疗项目,集中力量在高层次科研课题,科研获奖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和促使本院与国内各大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运用院青年科研基金平台,以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为支撑,力争科研水平上新台阶,到2020年争取厅、市级科研课题立项达70项以上,获得厅、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以上;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3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课题或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院内至区域性创新或推广应用新技术项目达60项以上。每年举办省级或跨区联办学术活动5-10场次,市级学术活动30场次以上,积累经验争取举办国家级学术活动。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专业期刊、CSCD、科技统计源期刊等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50%以上,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100%。
建立1-2个临床科研实验室,为全院医生及研究生提供高端实验平台。开展基因检测技术,推进该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上的诊断与治疗。
加
加强教学基地软硬件建设,全面落实教学人员脱产与半脱产教学制度、实行教学材料电子化。加强环节与终末考核,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评价考核电子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推广教学教师资格认证制,鼓励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教学职称,实行主讲老师资格审查,力争到2020年,承担学生理论授课人员高级职称师资达100%,获得教师资格证比例达80%以上,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数3-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实现零突破。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人才结构。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医院总人数按1500张床配置人员21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90%为189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专业人员占95%为1796人。高级职称378人占20%,中级职称756人占40%,初级职称756人40%。拥有博士学历10名,硕士学历130人,临床医疗本科以上学历达100%、临床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达90%、医技和行政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90%。
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多渠道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进步的环境氛围,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医院人才梯队的合理形成。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基础,以选派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为主要途径,开展远程教学,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多媒体数字化信息结合,每年选派医、护骨干25名左右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期内选拔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到国外进修深造,通过本地培养与引进优化学科人才队伍结构。
加强中层干部,护士长队伍建设,强化选拔任用、任期考核工作,认真做好管理干部的培训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强化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懂业务,讲奉献,善管理的中层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模式,以目标管理为重点,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使医院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建立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力争到2020年床护比达到国家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
以国家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规范为依据, 进一步完善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相关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延伸无线网络平台建设,实现无线移动查房,并利用区域健康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医院间远程会诊、医生间的远程诊疗以及远程教学、双向转诊等服务。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建设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以会计和人力资源为核心,以预算为主线,以物流、固定资产、成本为基础的医院资源管理平台。集成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异构系统数据高度共享,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医院精细化运营决策系统,以医疗资源、医院运营、临床用药、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主题分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服务。
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实现全院医技检查电子申请、电子预约,病人检查检验取报告全面自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实现电子付款,搭建慢病、健康咨询业务平台为百姓服务。建立医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助力医疗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医院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实现办公的无纸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强医院网站的建设,向全社会提供系统信息化服务。
(七)加强硬件设备建设,改善医院环境和条件。
1、一是新建综合住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内部装修注重现代科技与医院文化整合,体现环保、节能理念,大楼共设计19楼层,拟于2017 年9月投入使用。其中包含全科医师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新建儿科病房项目。二是不断优化现在就医环境,对陈旧病区局部改建不停止。三是建设医院智能化收费停车场更好地缓解医院病人、职工停车难、停车秩序较混乱的现状。四是改造职工食堂、营养食堂,健全营养膳食委员会制度,完善食堂餐饮设施流程,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之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力争到2020年,全院占地总面积10.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到9.69万平方米,医疗用房总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达25%,绿化面积达到3.93万平方米。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备、急救设备的配备,有计划地逐年更新,确保设备齐全完好。预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重点专科设备和实验室设备投入,保证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新技术项目开展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充分满足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的需要。重点引进PET/CT、PET/MR等先进的大型设备,其大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检查全部实现网络化巡查和智能判断。健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功能模块,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期末医院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5.5亿元。
(八)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提高患者就医感受。
1、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九不准”,巩固反腐倡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
2、进一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档案,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力争做到出院病人随访率达100%,门诊、住院患者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3、培育良好医院文化理念和精神,转变职工思想观念,以宣传灌输、参与设计、实践渗透、典型学习、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职工之家等荣誉。
(九)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坚决执行以药品、耗材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评机制,重点加强对药占比、次均费用增幅、业务收入增幅、基本使用比例等指标的控制情况。通过调整优化医院收入结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建立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管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自主考录聘用人员制度。强化医院的法人地位,实行院长负责制,医院绩效考核与院长年度考核、任期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根据现实医保政策,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结算管理,探索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次均定额付费的多种付费方式。
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医院改革与发展步伐,组建以我院为核心的集团医院,通过托管、联医、授建、下派指导,加强与县市等多种途径建设武夷总医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发挥区域龙头带动作用。做好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基建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医院,通过共同出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
合理控制费用增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基本思路,根据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的若干意见》提出21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力争到2017年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力争到2017年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到30%以内。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直接由医务部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分别与县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建立门诊住院预约、双向转诊程序,对经基层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畅通患者向下转诊渠道,加强对下转病人康复期治疗的指导,努力做到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十)规范财务管理,增收节支见成效。
1、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政府补助、以前年度结转资金、事业发展基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医院年度财务报表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制度。
2、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加强财务物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经济有效运行,合理组织经济收入,有效控制支出。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实施以增效降耗为目的、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健全成本核算机制,全面运行成本核算,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3、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管理、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管理等方面纳入,同步规划、同步开展。力争到2020年使医院管理达到精益求精、信息准确、管理细化、严控偏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未来,我们将牢记使命,必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适应形势、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奋力拼搏,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继续保持医院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南平市第一医院